在古代中國,要想學得一技之長,都要拜師,武術界,演藝界,理發界,烹飪界,甚至殺豬、宰羊、鐵匠、木匠、廚師、擺渡等等行業,都有各自的師傅,師傅遍布于工、商、藝、學等各個領域,在明清時代的作坊里,技術人員與一般員工之間關系,也類似于師傅和徒弟之間的關系。
武術培訓中古代師徒關系非同尋常,人們常用父與子的關系形容之,父與子在古代是什么關系呢?古代的父子關系可不像現在這樣,現在我們說兩代人之間有代溝,父與子之間已沒有古代那樣親密了。
為什么這樣說呢?因為傳統社會主要靠家庭倫理維系社會穩定,那么就要擺正家庭各個成員之間的位置關系,古代父子關系是家庭倫理中最重要的關系。
我們常聽說古代社會有君君臣臣、父父子子的說法,意思是說做君主的要有君主的樣子,做臣子的要有臣子的樣子,做父親的要有父親的樣子,做兒子的要有兒子的樣子,永遠不能夠越位。
君臣之間的關系來源于父子關系,由父子關系可推出君臣關系,他們之間具有嚴格的等級。君主是一個國家的“父”,地方官員是廣大民眾的父母官,父子關系像一條主線,貫穿于全國上下。
在家庭里,作為兒子的要務,就是要嚴格履行孝道,百善孝為先,就像《弟子規》中敘述的一樣:圣人訓,首孝悌。
雙親死后,兒子守孝三年,也是對父輩們盡孝的表現,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,就是一個“孝”字,父輩們的教訓、教導和教育,兒孫們都要嚴格執行,不能違背。
父慈子孝,父子之間的關系最親密,最根本,是整個家庭、家族關系中最主要關系,整個家族之間,以父子關系為基礎,也形成了一套嚴格的等級制度,
可不像現在,現在不再以家庭為本位了,而是以人為本了,個人的位置凸顯了,每個人都變得獨立了,父子關系也成了平等的、獨立主體的之間的關系。
古代最主要的關系是父子關系,父子關系最親密,兒子有什么重大事務或決定,就要和父輩們商量,特別是要和父親商量。
現代最主要的關系是夫妻關系,夫妻之間的關系最親密,丈夫或妻子有什么重大事情,他們之間相互拿主意、想辦法,不再過多地麻煩上一輩的老人家,或者根本就不再想和他們商量?,F代夫妻關系也與古代不同了,古代是夫唱婦和、男尊女卑,現在夫妻之間也是平等的關系。
還回到父子關系,現代父子關系把人從家庭、家族的等級關系中解放出來,獲得了個體的自由解放,再也不受古代那種“唯父是從”的約束了,雖說這樣的家庭關系導致一些社會問題,但相比于古代那種嚴格等級的父子關系還是進步一些的。
這樣一來,我們就容易理解古代師傅和徒弟之間的關系了,師徒之間是有等級關系的,他們之間具有父與子式的嚴格區分,不能越軌。
師傅對徒弟的一切都要包辦,都要負責,當然徒弟對師傅也要像對待父親那樣,服服帖帖,惟命是從,不然,就有可能被驅出師門、取消師徒關系的危險,在古代,徒弟被驅出師門是一件很丟人的事情,就像父親不要兒子了一樣。
有些徒弟不守規矩,犯了罪過,師傅可以直接問罪、直接治罪,甚至可以奪其性命,這在古代法律中是許可的,古代法律保護整個家族、整個行業的生命,而不保護個人的生命,個人的生命由家族、家庭或行業來保護,個人物質生活的來源,也主要由家族或行業來供應,個人要嚴格地依附于一定的群體中。
每個行業師傅的權力很大,等級森嚴,這樣當然會壓制行業中個人的創造力,也不利于技藝上的創新,在技術傳承上,很容易形成保守的路線。
那么,在古代中國,為什么會出現師徒如父子的局面呢?
首先,那種師與徒的關系,來源于以父子為基礎的家庭關系,既然父子關系能夠延伸和滲透到政治領域,像延伸到了君臣關系,地方官與廣大民眾的關系,等等,那么為何不能延伸于其他領域呢?
事實上,這種延伸和滲透是必然的,父子關系是整個社會倫理的基礎,政治、經濟、文化等領域必然要受這種倫理基礎的制約和影響,再也沒有像父子這樣的關系更能夠保證工、商、藝、學等領域的穩定了。
古代社會追求的就是穩定,就是長治久安,國家要保證長治久安,必須把家庭倫理貫徹到底,一層一層地延伸至整個社會,任誰也逃脫不了父子有親、君臣有義、夫婦有別、長幼有序的文化氛圍。
這對于國家來說,是很有好處的,至少可以節約很大的統治成本,不需要那么多官員,就可以實現對整個社會的統治和管理,因為父親管制了兒子,家族管制了家庭,各個行業的師傅管制了徒弟,誰還敢不聽話呢?
官員們是很清閑的,一些官司上的事務,在家庭、家族或行業范圍就給辦了,出現辦不了的事情,官員們才肯出面調停。
可見,出于穩定政治統治的需要,才出現古代那樣的師徒關系的,而不是什么天經地義的事情,現在一說到古代的師徒如父子,好像是很高尚的事情,其實在其背后有著很深刻的政治依據。
其次,古代中國缺乏廣泛的技術教育,像數學、物理沒有成為基礎性的教育學科,整個社會的教育以宣揚傳統倫理道德為主要內容,有關技術方面的知識靠祖祖輩輩傳下來的,而且只掌握在少數人手中,這些人就成為知識、技能的壟斷者。
師傅們壟斷了技術知識,當然就可以任意排布、處置徒弟們,誰不聽話,不按照規矩行事,就不被接納,或者被驅出師門,不能夠學到那些專門的技能。
說師徒如父子,并不是僅僅意味著師徒之間的關系很親密,當然也有親密這層意思,而最主要的則在于師傅就像父親那樣,任意操縱和控制徒弟們,徒弟也要向對待父親那樣,恭恭敬敬的。
這跟現代社會顯然是不同的,現代社會技術普及了,只要你愿意,誰都可以學,你不教我,有人教我,武館,藝校,養生館,美術館,會計培訓,等等,多的是。
并且,個人和這些組織或組織里師傅們的關系,也不再如古代社會那種父與子關系,連現代社會父與子的關系都不如,而是平等的合約關系、契約關系,雙方之間有合同、法律和制度約束著。
我給你錢,你教給我技藝,教給我本領,誰也不欠誰的,師傅與徒弟的關系是平等的、合作的,一旦合作關系結束,他們之間的關系就結束了。
不再像過去那樣,師徒關系是一輩子的事情,雙方一輩子都要有扯不斷的聯系,徒弟永遠都要尊敬著、維護著師傅的權威和地位,徒弟對師傅有著強烈的人身依附性。
現代工廠的員工們也都成了自由人,獨立自主的自由人,因為他們有技術、有知識,從小學就開始,他們接受知識和技術方面的訓練了。
現代學校制度是國家貫徹的,國家保證每個人受教育的權利,打破了過去那種知識技術方面的壟斷性,以及相應的人身依附性。